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之:农户行为理论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农户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其多种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农户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其多种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经营行为、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以及决策行为等都存在经济属性,这是我们研究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对农户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流派。一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的“形式经济学派”,二是以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恰亚诺夫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学派”,三是以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有限理性的假说。

(1)舒尔茨代表的“形式经济学派”

该学派从传统农业的特征开始研究,将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视为一种具有理性的“经济人”,并认为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对最大利润的追求与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从事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是相同的。农民依照价格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行为符合帕累托的最优原则,是具有最高效率的的贫穷小农经济。塔克斯提出,小农户与在市场经济中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人、企业家的行为是一样的,会极力寻找赚钱(甚至是一个便士)的新方法、新途径。他还指出小农户在购买其所需的生产或生活资料时,会十分注意不同市场中各个商品的价格,并在比较后选择他们认为性价比较高的一个。而且在生产前,小农户通常会在将雇佣工人的工资与自己的劳动价值进行比较后才采取行动。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的范畴中,小农户是能对资源做出适度运用并具有进取精神的人,他们虽然贫穷,但是有效率的。因此,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是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为小农户提供可以合理并高效利用的现代生产要素。

20世纪中期,波普金对舒尔茨的观点做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他在《理性的小农》中写到,农户是一个理性的人,也是使其家庭收入或福利最大化者。波普金强调,他提出的“理性”是指农户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与个人喜好去评估他们决策或选择的后果,并最终做出他们认为能够实现自己期望目标的最大化收益的决策。波普金指出,小农户最适合用资本主义中的“公司”或“企业”来比拟描述,因为小农户是一个在权衡短期与长期利益之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合理决策的人,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波普金与舒尔茨的观点相似,学术界将其称为“舒尔茨—波普金命题”。

“形式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时期,农户对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很少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在农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他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该学派认为,传统农业增长的停滞,不是因为农户的努力不足、积极性的缺乏,以及市场中自由性和竞争性的不够,而是因为在传统的边际投入前提下,农户的收益呈递减趋势。他们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正确方法是合理成本下的现代投入,随着现代技术要素的不断投入,农户将会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其毫不犹豫的成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因此,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确保现存生产、组织和市场中合理成本的前提下,给农户供应其所需的现代生产要素,而不是一味的削减农户生产组织的功能和自由的市场体系。

(2)恰亚诺夫代表的“实体经济学派”

上世纪年代末,“实体经济学派”逐渐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恰亚诺夫,代表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实体经济学派”主要以家庭农场生产组织与农业经济结构等问题为研究重点,其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以“生物学规律”为基础的家庭周期说,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从消费意义来看,农业生产能满足农民家庭消费需要,给农民带来享受与快乐,恰亚诺夫将其定义为“收入正效用”。另一方面,从生产过程来看,农民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收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负担,恰亚诺夫将其定义为“劳动负效用”。二是基于边际含义的“劳动—消费均衡理论”。进一步来看,伴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负效用不断增加,而收入正效用呈现出不断递减的趋势,两种效用以时间为标准逐渐趋于一种平衡状态。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0/0930/680.html

上一篇:王天辰:智慧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一篇:“90后”袁隆平寄语“90后”:现代农业走向高科技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