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墨子技术思想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墨子技术思想与农业的结合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社会还是新时代下的中国,农业都是头等大事。李悝的重农抑商、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1墨子技术思想与农业的结合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社会还是新时代下的中国,农业都是头等大事。李悝的重农抑商、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墨子的“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墨子重技,大多数研究都将墨子思想与消费观、自然科学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相结合,涉及农业的论述比较少,事实上,墨子的哲学思想虽无直接涉及农业发展,但在《七患》《墨子》中足以看出他对农业的重视。

1.1重农思想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其精神主张中与农业发展最契合的一点就是,反对不必要的战争和反对统治者的大肆挥霍。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广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大多源于君主过度骄奢、大肆搜刮,这会使得“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简言之,就是无谓的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战役会伤及农业生产,影响国民生计,耽误农时,导致农民没有足够的粮食补贴家用,更别说出兵打仗,长此以往,粮食耗费巨大。对此,墨子指明,应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以保障国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否则将导致“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非攻》)

1.2道技统一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诸侯争霸,为了生计人们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墨子之“技”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如机械学、几何、土木工程、农学,而政治理论层面,也就是他的“道”,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在春秋战国时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最为著名,他抨击统治阶级重礼隆乐,不重节俭,过度奢靡,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同时强烈反对儒家久丧厚葬之俗。在《墨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述了力学,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参考作用,“杠杆、滑轮、斜面移动”等原理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也减轻了农民劳作强度。墨子始终认为“道”是目的,“技”是手段,技服务于道,技是重点,技实现不了,又何谈道?为了实现道,墨家子弟埋头钻研学以致用,精于各项技能,起而行之,虽死不顾[1]。

1.3义利同体

墨子将“义”“利”二字放在同一层面,主张“义”“利”统一,《墨子·经说上》中提到“义,志以天下为爱,而能利之。”,《墨子·耕柱》提到“义,天下之良宝也”。这就说明了统治者不可过分重视个人利益,需要体察民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压榨百姓的行为是不义的,为人民创造温饱和平的环境是墨子追求天下人之利的最终目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业是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墨子认为,“兴天下之利”的关键就在于农业生产[2]。这就需要保障创造物质财富的农业,保证农民基本农时;积极学习农业技术、手工技艺,提高单产。墨子的“利”所指的是“人民之利”是天下的良宝,在两者的关系上是重利贵义;孔子则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有不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认为人们可以追求合乎道义的富贵,即使是低人一等的差事也可以,足以看出孔子主张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不否定正当求利,两者有所区别。

2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说法最早追溯于1962 年美国出版的环境科普类著作——《寂静的春天》,作家蕾切尔·卡逊在书中描绘了过度使用化学用品和农药所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农业上要形成资源共享、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格局[3]。但是如今在通往农业可持续的大道上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

2.1农业技术落后,人才缺失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农民所掌握的耕作技术、科学知识不足,将其运用到农业实践的熟练程度较低。农业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相关培训工作,种植经验大多依靠邻里、家庭习惯,种植技术得不到更新,有些农户甚至不愿接纳新鲜事物,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农民市场谈判能力弱。实际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且拥有新眼界的新型农民。但青壮年人才外流,有些乡村地区连基本的农耕都得不到保证,荒地远远大于耕地面积。由此,新型农民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掣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qikandaodu/2021/0707/1305.html

上一篇:现代与后现代暖与白狗秋千架的美学考量
下一篇: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