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路径研究(3)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保障对策建议 4.1 加强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林类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农村、农企及相关行业需求量大,期盼值高,

4.保障对策建议

4.1 加强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林类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农村、农企及相关行业需求量大,期盼值高,而且此项任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政策、人员、时间、经费等诸多问题。应将其纳入整体建设规划,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列为职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质性项目措施,切实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完善政策,形成合力,为提高专业群社会服务质量效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4.2 抓住用好专业群立项建设重要机遇。

潍坊职业学院农林类专业群建设,为学校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把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科教支农、运行管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切教学、研究、实践等工作聚焦于服务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用两三年时间使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层次、再出新亮点。

4.3 着力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

关于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问题,建议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再下功夫:一是精准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育人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配给什么专业,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人才生成快就选用什么方式,增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培养方式的自主度和灵活性。二是项目带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撒芝麻盐式”的分散型、单一型、随意性服务,容易分散力量,浪费资源,服务效率效益不高。学校和专业群应搞好调研,对接市场,每年或几年内谋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明显效益、可推广可复制的重点服务项目,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培训项目,果蔬集中种植区急需的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团队集中扶持项目,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等。以此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破解更大难题,形成规模效应,取得更大的服务效益。三是“互联网+”服务。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扩大社会服务的受众面和覆盖面。在专业教学、农民培训、校企合作、科技下乡等环节广泛向农民和涉农企业宣传讲解现代农业知识,传播推广农业技术,帮助解决技术管理应用中的难题,将勇于担当作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贡献“潍职力量”。

[1]李兴洲,赵陶然.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J].职教通讯,2019(5).

[2]胡彩霞.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5(Z6).

[3]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4]何维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

[5]聂纪萍,许振华.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和重要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人才供给,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农林类专业群着眼和立足于实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要求、目标任务和时代大背景,对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可行性路径措施和对策建议。1.农林类专业群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在“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扶持发展政策措施。2019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措施和发展动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职业院校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领导,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改革和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农业”与“职业”的叠加政策红利,引领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率持续提升。潍坊是农业大市,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做好“三农”工作为高职农林类专业群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机遇。尤其是当前全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农业、农村对农林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巨大。职业院校应积极适应这一业态需求,加强、加大、加快农林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育。2.农林类专业群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价值需求农林类专业群是服务区域现代农业的一支有生力量,积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扎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使命光荣,责无旁贷,意义重大,应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服务好现代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自?服务现代农业是农林类专业群的职能所在。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农林类专业群办学的根本职能是服务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与发展现代农业有着最直接关系的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群,充分用好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和各类农职教育资源,一心一意务农业,心无旁骛攻主业,是高职农林?服务现代农业是农林类专业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五大振兴”离不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参与和奋斗,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支撑。农林类专业群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农职教育的春天?服务现代农业是农林类专业群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的发展机遇。发展现代农业赋予了农林类专业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校农林类专业群具有服务“三农” 的优势特色和经验积淀,新时代把办学目标方向更加聚焦于现代农业发展,在开创服务现代农业的伟大事业与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带动学科建设,历练师资队伍,涵养专业文化,必将赋予专业群建设发展新的发展动能、提供新的空间舞台。3.农林类专业群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校正与拓展农林类专业群在服务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构建起了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体系、实践服务体系,创造了多项系统内全国知名的亮点和经验。农林类专业群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运用好以下六项路径措施:3.1 在培育广大师生专业情怀和服务意识上有新提升。要树立“一手抓专业情怀培育,一手抓专业技能培养”的理念,引导培养广大教师和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以良好的专业情怀和专业技能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事业。在思政教育、通识学习中,要专门安排设置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理性认识;要结合专业课教学,讲解我国优秀的农耕文明、历史知识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践,搞好正确引导,增加学生专业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体味农科专业的意义和乐趣;要大力培育专业文化阵地,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开展农耕文化“大家谈”“现代农业价值沙龙”“我学农、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等健康向上、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要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互联网传播理论知识、法规政策和农情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知识面;要利用“企业家进校园”“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学习宣传身边典型”等,真正使学生学习从事农业、服务奉献农业成为职业追求和行动自?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层次上有新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人才,关键在人才,难点也在人才。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群担负着为农业发展输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双提升”。打破群内各专业设置壁垒,实施统一整合建构。应充分利用当前我校“优质校”创建和“农林类专业群立项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外出寻标对标—内部自查自改—专业群协调统筹—校内专家会诊—第三方机构评估(外部专家论证)—学校层面指导验收”的思路和步骤,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破界限、服从大局;有立有破、立废统一”的原则,对农林类专业群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场所、岗位安排、项目实践、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等?在强化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上有新提升。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很大步子,收获了许多成果。但在融合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1月,山东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我市发改、教育、人社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方案》,做出专门具体部署。如明确了支持鼓励产教融合发展的土地、人才、资金、奖励等政策支持措施。建议学校和专业群加强对上级文件的学习运用,切实学好用足用好政策,在专业群与产教融合发展上制定更高的目标,采取更实的措施,迈出更大的步 在拉长社会服务链上有新提升。一是重视搞好信息对接服务。学校和农林类专业群应与农业、人社、科技部门和相关行业机构加强联系沟通,建立农技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为广大职校学生择业、就业、创业和企业选人用人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对接服务。二是积极培育市场服务组织。2019年4月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明确现代农业是重点领域之一,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型激励,建设“学习工厂”。省市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采取设立、合作等方式培育“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推动职校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合体,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专业化服务。这些新的政策要求是发展和服务的有利时机,应加强相关研究探 在拓展职业农民培训覆盖面上有新提升。2018年4月,潍坊市委市政府依托潍坊职业学院挂牌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是现代农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范例,引领了全省乃至全国农民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学院“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的教学方式,倾力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学院成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建议加强对职业农民学院工作的支持、指导和投入,进一步提升学院知名度、拓宽培训覆盖面: 一是加强对潍坊职业农民学院的宣传,提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村庄社区和涉农企业对学院的知晓率、信任度;二是探索在我市更多县市区乃至市域外建立分校,让更多的农民、农民工、学生或其他社会人员就近接受职业农民?在提高科研层次和成果转化率上有新提升。我校农业技术科学研究成果,推进了区域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林类专业群应在科研“新、特、高、优、转”上再下功夫。新,就是瞄准农业发展的新需求、新领域、新项目开展研究,多出新成果;特,就是减少一般性专业方向研究,重点在种子、农业新技术研发、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等研究上下气力;高,就是支持鼓励申报更多的省级、国家级农业领域科研项目;优,就是对科研平台进行优化整合,抓好科研平台管理,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和学术带头人作用;转,就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介,利用市场手段搞好对接应用,严格兑现成果转化政策,支持鼓舞科研人员开展研究,为服务现代农业贡献科技力量。4.保障对策建议4.1 加强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林类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农村、农企及相关行业需求量大,期盼值高,而且此项任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政策、人员、时间、经费等诸多问题。应将其纳入整体建设规划,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列为职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质性项目措施,切实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完善政策,形成合力,为提高专业群社会服务质量效益提供坚强 抓住用好专业群立项建设重要机遇。潍坊职业学院农林类专业群建设,为学校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把专业群社会服务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科教支农、运行管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切教学、研究、实践等工作聚焦于服务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用两 着力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关于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问题,建议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再下功夫:一是精准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育人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配给什么专业,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人才生成快就选用什么方式,增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培养方式的自主度和灵活性。二是项目带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撒芝麻盐式”的分散型、单一型、随意性服务,容易分散力量,浪费资源,服务效率效益不高。学校和专业群应搞好调研,对接市场,每年或几年内谋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明显效益、可推广可复制的重点服务项目,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培训项目,果蔬集中种植区急需的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团队集中扶持项目,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等。以此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破解更大难题,形成规模效应,取得更大的服务效益。三是“互联网+”服务。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扩大社会服务的受众面和覆盖面。在专业教学、农民培训、校企合作、科技下乡等环节广泛向农民和涉农企业宣传讲解现代农业知识,传播推广农业技术,帮助解决技术管理应用中的难题,将勇于担当作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贡献“潍职力量”。参考文献:[1]李兴洲,赵陶然.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J].职教通讯,2019(5).[2]胡彩霞.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5(Z6).[3]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4]何维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5]聂纪萍,许振华.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qikandaodu/2020/0715/392.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安丘市辉渠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