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朱道华(沈阳农学院)在农业现代化的讨论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农业机械化问题。争论的焦点,显然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不要包括机

论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朱道华(沈阳农学院)在农业现代化的讨论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农业机械化问题。争论的焦点,显然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不要包括机械化问题,也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只要机械化,不要生物技术现代化问题。这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化的地位与作用应如何评:价?从而应采取什么步骤的问题。对此,我在拙作《借鉴国外经验,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一文(《光明日报01979年?月26日)中,曾初步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作进一步补充,供同志们讨论。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除了机械化以外,还包括其他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管理的现代化。那种把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完全等同起来的看法,显然是不对的。但应该看到机械化在各项内容中居于中心环节的地位。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由农业生产力发展出客观规律性决定的。从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手段。马克思总结了人类生产发展历史,曾明确指出生产工具的状况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理,对于农业同样是适用的。原始社会的农业,是木、石的棍棒农业;奴隶社会的农业,大体上是用木、石的粗陋农具;封建社会的农业,则进而用铁器的,结构比较复杂的人畜力农具;近代资本主义农业,采用了马拉的农业机具,到了现代资本主义,则发展为机器生产。从这个意义上看,一部分农业生产发展史,正是以生产工具的变革史为特征的。不同社会时代的农业生产,以不同的生产工具为代表,反映出不同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正是由于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这种重要地位,现代化的农业以机械化为首要特征。生物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等等,都离不开机械化。生物技术现代化,包括良种,化肥、农药、灌溉、栽培,饲养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是和生物打交道的,生物有它自己生长发育的规律,现代农业就是靠科学揭示这些规律,找出改变环境以适合生物,或改变生物以适应环境的技术,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但,由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都极大发展了,要采用这些技术,仅靠人类的天然器官已不能适应,必需要有机第2期论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115器。事实上,各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大规模的,经济有效的应用,都要以机械技术作为手段。例如良种化,就需要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体系,需要有种子加工、精选机械设备,储运机械设备,以及精量播种机等;大面积科学地使用化肥,也离不开相应的运输和施肥机械;至于农药,除草剂的应用,没有植保机械,就很难进行;水利化则离不开推土机、挖沟机、水泵、电动机、喷灌、滴灌等机械设备和装置;此外如免耕法、饲料调制、草原改良、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农林牧副渔新技术,莫不如此。至于电子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尖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则更不必说。因为一定的农业技术,总是需要有一定的生产工具。传统的农业技术与人畜力农具相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则和机械化相结合。当然,如果只有机器,没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让机器和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机器的经济效果就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会不如人畜力而失去采用的价值。所以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密不可分,机械化是生物技术现代化的条件。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也是如此,它本身就是机械化、科学化的产物。例如,没有机器和现代科学技术,就不会出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只能形成以粮食为主的“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和布局。又例如,只有随着机械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率的增长,农业与工业、商业相结合的必要性才会日益增大;也只有机械化、科学化的发展,才能把农牧业的生产过程,逐步分割成一系列相互联结又可以相互独立的工艺过程,从而出现一系列为农业服务的工商企业,形成了农工商联合企业。当然,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反过来会使机械化、科学化的效果显著。还必须看到机械化是改造农村落后面貌的强大手段。机械化曾使资本主义农村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社会主义农村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它不仅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措施,而且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改造小生产传统观念的手段,是促进农村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是逐步消灭城乡、工农,脑体劳动之间三大差别的必由之路。概括以上各点,机械化正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在遂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地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国外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有一种流行观点是按人地比例将国家分类。结论是凡人少地多的国家,如美国,是先机械化后生物技术现代化,人多地少的国家,如日本,是先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机械化。据此,他们否认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中心环节的普遍性,认为只有在人少地多的国家或地区是如此,提出我国大多数地区宜走先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机械化的道路。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人地比例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一般说来,人多地少会给农业机械化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它不能左右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工业的发展水平,三是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所以,单纯地按人地比例来观察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势必会得出片面的结论。我们先来分析美国的情况。首先,把美国概括为先机械化后生物技术现代化的国家,并不是很确切的。美国农业机械化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即约从1850年一1910年的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一1940年的基本机械化时期,1940年至现在的高度全面机械化时期。在基本机械化以前,美国对于生物技术措施也是重视的。例如种子工作,从十九世纪初,美国就重视从世界各国广泛收集,引进品种资源。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育种科学的成就,培育出适合美国各地的品种。美国施用化肥的历史也很早,1849年开始有混合矿质肥料出售,至1920年一1929年间,商品肥料年销售量已达684万吨。美国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1862年的《赠地法案》,]887年的《哈奇试验站法》,至1914年的《史密斯一利弗推广法案》的通过和实施,美国形成了庞大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结合的系统,这对美国农业的现代化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所以很难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现代化截然分成一先一后。·116农业机械学报 l980年至于在1940年以前,美国机械化发展较快,生物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则是事实,这有其本身的各种原因所造成。从世界各国看,现代育种、农业化学以及其他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都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而这时,美国早巳实现基本机械化,向高度全面机械化迈进了。所以,世界上最早从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美国,盲目地走上了所谓先机械化后生物技术现代化的道路。这条路的结果并不好,由于战前机械化与生物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不协调,虽然劳动生产率有相当大的增长,但单产长期停滞,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战前美国的路子不是经验,而是教训。到了战后,机械化与生物技术现代化发展并重,不仅单产显著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更快提高,而且环境条件也有相当的改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凡是人少地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走美国历史上走过的路。拿我国东北来说,由于工业发达,农村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已有一定基础,相对的人少地多等条件,从全国看宜于作为先机械化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生物技术现代化,使之密切结合起来。日本的情况,说是因人多地少采取了先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机械化的路子,这同样地既不是准确的概括,也不是值得效仿的经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以主要作物水稻为例,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单产增长约一倍,从亩产二百多斤上升到四百斤左右。增产的措施主要是由于抓了水利,品种、肥料、土壤、田间管理,以及实现上述措施的农具改良。这种综合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根本没有采用机器的可能性。为了增产,日本小农曾力图增施肥料。肥料的种类,则从以大豆饼和鱼肥为主,转变为以石灰氮、硫铵等化肥为主,无机肥料日益超过了有机肥料。但由于其他措施发展较慢,效果并不好,水稻单产始终停滞在四百斤左右。所以综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农业,无论从生产工具还是从生产技术看,都还谈不上现代化,基本上还是属于以多肥。多水、多劳为特征的古代精耕细作型的农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土改后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农业才实现丁农业现代化。一整套以机械化为中心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体系形成丁,水稻单产至七十年代上升到七、八百斤。由此可见,所谓先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机械化,是日本不得已走上的一条缓慢道路。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的水稻:产区,也没有必要采用。总之,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教训部证明,以机械化为中心综合采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农业机械化与我国的国情有的同志认为,能有条件采用综合技术,既抓机械化,又抓生物技术现代化,当然很奸,叮是我国农产品供应紧张,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工业落后,技术水平低,当前搞机械化不仅作用不大,而且缺乏条件。所以主张前期以搞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单产为主,后期再以搞机械化提高劳动生广:率为主。我认为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是怎样看我国的国情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我认为应正确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现阶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否重要?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作用,是大家公认的。如果认为在现阶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大,机械化的意义似乎也就不大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人多地少、农产品供应紧张,在我国提高单产的意义确是十分重要。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共性。无论在将来,还是现阶段,我们都应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国情只是决定了我国必须在提高单产、总产的基础上进行。试问,如果单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畜产品的数量(价值)不变,从而能提供的商品量也不能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解决农产品供应紧张?怎能提高农民收入呢?所以,提高单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相结合,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当成分阶段的任务。第二,机械化能否提高单j“?无论从理论上或第2期论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117实践中,认为机械化提高单产作用不大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机械化之所以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在于它能大大节约劳动力,能够用于扩大农业用地,而且在于它是提高单产的强大手段。这是因为采用机器比人畜力操作具有以下优越性:其一,工效高、速度快,能够做到农业生产的及时牲。如缩短播种期、及时收获,消灭病虫害、排除旱涝灾害、扑灭森林火灾等等。“时间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机器突破了人类天然器官和生理上的限制,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能够作到在人畜力条件下做不到的事情。其三,如前述,机器是推广各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手段。其四,机械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从而能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业资金,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积制农家肥等各方面促进单产的提高。第三,机械化过程中节省出劳动力怎么办?通过机械化,解放出农业劳动力,改变靠三亿劳动力搞饭吃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问题在于,要把节省出的劳动力安排好出路,不形成过剩劳动力。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给我们在这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应该承认的。但也应看到,机械化的发展有个过程,多余劳动力的安排也是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人多地少的不利因素尽量减轻,何况,人地比例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因地制宜地找到扩大再生产的途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发展农村工业、走农工商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发展多种经营,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通过积极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继承精耕细作的、妤的经验,走农业集约经营的道路;再加上逐步缩短农民的劳动时间和严格控制人口,劳动力是可以找到出路的。第四,机械化能否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国农村,某些地方出现机械化越化越穷的现象。这不是必然的。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机械化会越化越富,这才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现象。机器之所以能代替手工劳动,就在于它把自然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使商品便宜、成本下降、利润增加。有的同志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对的,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价高、质次,情况就不是如此。我认为笼统地讲我国农机产品价高、质次,并不符合实际,至少不全面,但在相当大部分农机产品中确存在这种情况,这对于机械化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必须对农机工业进行调整,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还要继续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为机械化大发展创造条件。但,也应看到,在目前农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条件下,并不是注定要赔本。许多农机站(队)已经做到这一点,它们促进了所服务的社队增加收入,还能够从自己的利润中积累资金。第五,机械化的资金如何解决?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农村积累少,还要用于生物技术现代化和农业基本建设等方面,这是个矛盾,需要解决。但目前流行的一种估算办法不妥。如估算出一亩地实现机械化需多少钱,再算出目前一亩地能摊得多少积累,两数一除,往往得出需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资金问题的结沦。这样,越算越悲观。事实上,应该相信,五年后,特别是十年后,农民资金积累的能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如果还是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不仅机械化,就是别的什么化,也都要落空。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富裕程度,将是相互促进、转化的过程。此外,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日益强大,国家用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资金,也必然增加。所以,依靠农民自力更生和国家援助相结合的方针,资金问题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以上这些分析,不是纯理沦的分析,也不是主观的推测,而是从我国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在这里,举几个人地比例不同的实例,也许是必要的。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公社,每人五亩八分地,在我国属人少地多地区。1979年基本上实现了种植业机械化,三分之一以上劳动力已转移到工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42.8亩,年产粮16,625斤,粮食亩产达408斤,比全县平均数高57%,粮食每斤成本为三分七厘,当年积累264万元,人均从集体分配所得为216元。其中著名的黎明大队水平更高。辽宁省盖县,全县每人一亩一分地,属于北方人多地少地区。农业生产基本上机械化,现只用百分之三十劳动力搞粮食,每个劳动力年产粮七千多斤,粮食亩产750斤。另百分之七十的劳动力已分别从事多种经营,农业基本建设和社队工业三条战线。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全县农副业总收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qikandaodu/2021/0513/1204.html

上一篇: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
下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有新思路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