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1000多位小麦育种工作者扎根杨凌,在我国黄淮麦区6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中,出自杨凌的小麦品种主导了其中4次。
2019年5月28日,占地1000亩、一期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项目落户杨凌。
从水土保持到植树造林,从生态保护到富农兴产,助推黄土高原披上“绿装”
这两天,在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山地果园,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晓东来查看节水技术系统运行情况,解决当地山地果园缺水的发展难题。
走进先正达杨凌育种技术中心的实验基地,看到不同性状的玉米种苗正在茁壮成长。“我们在温室当中一年可以种植四到五代,相比室外条件,快了将近一倍。”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性状快速整合中心经理杨炳鹏介绍。
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纸坊沟村,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二级调研员白应飞告诉记者:“经过长期治理,纸坊沟实现了从森林几乎绝迹到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转变,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8000元。纸坊沟生态治理模式也为延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围绕攻克农业生产“卡脖子”技术,推动形成了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尤其是在种业创新方面,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科技支撑。
去年6月,新成立的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发布了2021年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一经发布,就收到8份项目意向书。经组织专家评审、会议研究,遴选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小麦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的分子基础与技术开发”“玉米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重大品种选育”等4个项目的主持人和实施单位,项目正有序推进。
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2月3日,全国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杨凌综保区一期在2022年5月27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8月24日封关运行。目前,已在生物科技、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储备20余个项目。
杨凌示范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创造水平大幅攀升。仅2021年,杨凌示范区共获授权专利1123件,比上年增长29.8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163件。
小麦育种是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的专长,从这里先后走出了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的专家赵洪璋教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等一大批著名的小麦育种科学家。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说,“十三五”以来,杨凌共审定小麦品种112个,其中国审品种22个。这些品种有望成为黄淮麦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着眼“十四五”,杨凌示范区将再接再厉,推进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这一发现打破目前小麦主要利用抗病基因育种的传统思路,实现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领域的重大突破,提升了我国种业原始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生物育种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说。
今年7月,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成为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代表。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于找到了小麦中条锈菌感染的原因,从而开辟了小麦抗病育种培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位于陕西省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杨凌示范区”)又迎来创新的丰收年:发现小麦中条锈菌感染的原因,开辟抗病小麦育种新途径;西农172、西农598、西农625、西农198、西农920、西农863等6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形成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走进杨凌的国家肉牛改良中心良繁场,几百头经过选型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种公牛、基础母牛和良种犊牛毛色发亮、体型健壮。这些选育出的肉用新品系,跟传统牛相比较,生长速度快。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人员查看培育的小麦新品种。 万英俊摄
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总裁张蓓告诉记者,之所以落户杨凌,旨在将先正达的全球优势资源和技术在杨凌集成和提升,着力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助力中国种业发展。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2/0926/1938.html
上一篇: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光伏设备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