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广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4)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广西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稳定粮食生产是基本策略 1.稳定农资价格,确保农民收益。 目前,广西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农资利

三、广西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稳定粮食生产是基本策略

1.稳定农资价格,确保农民收益。

目前,广西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农资利用率比较低等问题严重。因此,首先要加强农资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农资经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要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把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挡在市场门外,同时,实施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二是建立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的连锁经营体系与销售模式,以减少销售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第二,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调控力度。一是通过价格监测,了解农资市场的行情并对其进行监管和调控;二是通过监测和即时公布农资市场的价格信息,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三是在必要时可对农资价格进行干预。第三,要维护农村市场价格秩序,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严格价格检查制度,大力打击各种扰乱农资市场价格秩序的违反行为。同时,要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第四,要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为平抑农资价格的波动,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农资储备制度以及以平抑农资价格为目标的价格调控机制。第五,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资流通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的购买水平,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加强种粮农民培训教育,用科技武装头脑。

农民的文化程度低,制约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只有提高种粮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成为生产力。一是要围绕粮食主要品种,以绿色证书工程、示范基地等为载体,采取广播讲解、课堂讲授、田间指导、印发手册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各种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技能,并逐步渗透绿色、标准的理念,使农民实现“绿色粮食”生产,并从中获益。二是加强新型种粮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有文化的中青年和返乡农民工从事粮食规模化经营,鼓励他们牵头领办粮食生产合作社,支持他们进行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和科研单位专家建立紧密联系,使他们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创业人才。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至关重要。一是加大对农作物育种育苗研究,特别是优质早、晚稻品种的研发力度,大力培育和推广以超级稻品种为代表的高产、 优质和多抗品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薯类、玉米、豆类等鲜食作物和小杂粮作物品种的培育,运用科技手段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二是应尽快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中心,加强对粮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使种质资源能为广西作物育种和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以超高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突破口,以改善品质、提高产出、省工节本、降低能耗为目标,针对广西不同地域的生态特点,建立和推广互补性强、兼容性好、操作简单的生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模式。

(二)加快甘蔗生产是刻不容缓

1.继续推进“双高”基地建设,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印发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改农经〔2015〕1101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桂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和自治区有关“双高”基地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双高”基地建设,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加强对甘蔗种植区域的统一规划,科学管理甘蔗种植的品种和分布,使甘蔗品种科学合理的搭配分布种植区域,实现甘蔗生产连续性,为蔗糖全年生产提供及时的甘蔗原料。同时广泛推行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和宽行种植模式,将广西的甘蔗种植行距从原来的70cm-90cm扩宽到适合收获机收获的120cm-150cm模式,利用机械化深耕深松代替人畜耕作,保证种植和开沟深度,使甘蔗根系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提高甘蔗出苗率和抗倒伏、抗旱能力,从而提升甘蔗的品质和产量。

2.延长制糖产业链,提高竞争力。

多年来,广西甘蔗食糖业单一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制糖企业的发展,加上受市场价格因素波动的影响,制糖企业经济效益很不稳定。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从根本上破解广西蔗糖产业总体效益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打造高附加值的甘蔗制糖产业链。以发展糖业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为突破口,进一步延伸甘蔗制糖产业链,千方百计提高制糖产业的整体效益。进一步鼓励大糖厂、大企业加强项目规划和技术投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努力提高制糖装备自动化和自控水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改造传统制糖业,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流程,把单一的食糖产品延伸为应变市场能力强的系列企业产品。努力把甘蔗打造为糖、酒、纸、生物化工等系统生态循环产业链,以科技为支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大限度开发综合副产品,增加企业综合产值,努力实现蔗糖产业减耗增效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0/0726/427.html

上一篇:“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漳州市表彰现代农业“十强”“十佳”单位和个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